back
being with metal art金工的類別範圍廣泛,在各種屬性及慣用語的分類上也常因不同的地區及背景有著?然不同的稱呼及定義。在最大範疇內,廣稱所有與金屬工作類有關之技術,皆可稱為金工。其次可一分為二,有金屬結構技術類及金屬工藝技術類二大板塊。其中以金屬工藝技術類的金工與雕塑的關係非常密切,金屬工藝技術類的金工比較具有體系者為金銀細工和藝術鐵工兩大類,金銀細工的定義不單指材料而已,如銅、錫、白金等也因其工藝細緻屬性同屬一類。藝術鐵工因其材料及功能與金銀細工有明顯的工藝異質表現,而自成一體系。
長期來,金銀細工尤其出類拔萃,表現優異。實因其材料、技術的精緻度與文化藝術息息相關的互動,而成為狹義上泛稱的金工。金工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它能有金屬材質的特點,此外,更能夠結合其他媒材妥善地展現多媒材的藝術美感。
金銀細工的表現有物件的型式,和袖珍雕塑似乎已經沒有界限的分野了,或許袖珍雕塑中非金屬類的物件和金銀細工比較可以區隔,然而當代金工無限開放多元媒材的使用,使得此分界也被打破了。金工物件和雕塑兩者有互通之處。不可諱言,兩者依然存在有被討論定義的領域。金工著重在探索技術的極致,工藝技術精湛的要求促使金工技術帶有工藝美的追求,也因此在應用型式上能夠擴大多元媒材的使用,導致金工的純藝術養分有點模糊,對于追求金工極致的藝術創作者,除了型式以外,更追求物件的意境,但是先天束縛于技術與材料的研究,終究尚欠缺許多的純藝術涵養。
金工能與雕塑結合的很好,放寬與變化金工的技術型式,化為意境的筆觸,很容易產生另一種大方的表現。另一方面,當代雕塑在表現上也有工藝強化的趨勢,許多的雕塑對于多元媒材與技術精美的追求也是日新月異。金工與雕塑兩條發展的軸線不約而同碰在一起,當代的時代精神所表達的型式內容各自在兩個領域展現。我的金工雕塑觀點著重在以金工的技術與善用媒材為基礎,昇華這些能量,化為另一種美感的立體物件,使其與雕塑的純藝術美感結合,進而產生以金屬為主要材料的金工雕塑。
雕塑的美無關乎形體的大小,尺寸的不同可以表達出龐大作品的震撼力和細小作品的精緻美。金工的領域也可以發展做出尺寸龐大的作品,以金工發展出來的雕塑提供給金工創作者一條與純藝術結合的路。
當代金工在台灣幾乎被劃為設計類的附屬品,所以很難走出一條純藝術的康莊大道,應用藝術的功能性減弱自然會增強純藝術的內涵,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我的金工雕塑觀念或許也只是其中的一條小路,不過我走得相當愉快,也願意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喜悅。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