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he reflection of landscape何謂金工?字義或內容皆不是那麼直率單純。它能涵蓋的面相多元,無論在文化藝術、社會民生或其本身的專業領域,各自有數不盡說不完的內容。談金工藝術,首先應了解其領域與分類,也更應當談及與它有關周邊性的事物,才能有個基本的認知。
金工的類別範圍廣泛,在各種屬性及慣用語的分類上也常因不同的地區及背景有著?然不同的稱呼及定義。在最大範疇內,廣稱所有與金屬工作類有關之技術,皆可稱為金工。其次可一分為二,有金屬結構技術類及金屬工藝技術類二大板塊。 金屬結構技術工作的範圍,舉凡金屬支架、金屬配件、金屬製品、金屬結構體等等的產品,其功能皆只是為支援其他類別工程所需,或其功能較有機械機能, 在職業類別均稱之為金工。
另一類別為金屬工藝技術類也稱為金工,其內容也由於工作屬性、功能、材料等,可分類為不同細項金工類別。在文化藝術領域所指的金工,也在此列。長期來,金屬工藝的種類不可計數,有一般金屬工藝、特殊金屬工藝、非貴重金屬工藝、貴重金屬工藝、珠寶金工、藝術鐵工、精密金屬工藝、機械金屬工藝、手工金屬工藝等等。
其中較為應用美術界所重視,而且也較具有體系者,為金銀細工、藝術鐵工二大類。金銀細工的定義不單指材料而已,如銅、錫、白金等也因其工藝細緻屬性同屬一類。藝術鐵工因其材料及功能與金銀細工有明顯的工藝異質表現,而自成一體系。
長期來,金銀細工尤其出類拔萃,表現優異。實因其材料、技術的精緻度與文化藝術息息相關的互動,而成為狹義上泛稱的金工。
金銀細工在巴洛克時期因其物件的大小及功能而分類,並不因其字義上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兩者互相使用不同的材質。金銀細工也有其體系內的決定性分類而有一般金銀細工、器皿金銀細工、珠寶金銀細工、鏈條金銀細工、零件金銀細工的分類。
國際上的金銀細工領域,各國或許有一些分類的差異,但是基本上差別不遠。無論哪一種類別的金工都有造型及功能兩大基準觀點,金工美學也適用於結構金工的領域上。設想,設計有美感鐵橋或欄杆,不也是一種生動的應用藝術嗎?金工藝術並沒有大小之分,它皆涉及人的生態,以種種不同的型態深深影響人的生活品質。金工藝術,尤其在金銀細工領域,對文化藝術具有龐大的潛能,影響民生不可見的層次,遠遠超越人們的想像。金銀工作室在早期西洋中古世紀,實為多媒材的工作室,金銀細工因其材料堅固,成形技術變化豐富,成為結合其他材質最佳的結構體。因此在金銀細工的領域中,其實是以金屬為主,其他材料為輔的多媒材工藝。基於其工藝本身的豐富內涵而產生的特質文化,也具成獨自一格的風貌。
本篇文章配合生活美學叢書所指的金工,實為金銀細工。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金銀細工社會條件,人力資源結構、物質設備、審美觀觀念在每個地區當然有所差異,但是其職業的法則卻都是相同的。
嚴謹精準的施工標準,並不代表創意的感性比重減輕,理性與感性有效益的和諧互換與遞補實為金工的基本精神。金工的材質範圍可說是無奇不有,也因如此價值觀的正確認知很重要,如何創造出有命力的物件,或許比材料的價值來的重要。 科技引導,補強金工的角色,隨著時代而變化,在歷史上留下比其他工藝類別更明顯的痕跡。在成形的技法上,加工的技術或新材料的發現,日新月異地增強金工的多元內容。也因時代的轉換,文化觀念與造型的演變及創作者的靈感,也產生不同的風格。加上各種屬性迴異的細項類別,整體上產生出千變萬化的成果。在細節上,人們可以容易由金屬特質光澤及表面質感的肌理,加上不同材質的搭配,感受到它的美感價值。而單純造型並不能支撐它的藝術總體力量,物件的文化內涵實為總能量的精隨,物件的文化內涵是一種機能的總合,它就是生活美學的一種重要元素。
生活美學是文化水平的基本養分,它促使人們的生活充滿著變化,不是一種單調的生態,它充滿著品味變化的機率,生活自然就好。美學卻只能從理論上架構出完整的哲理。如何使美學的生活化,我想深入淺出,簡易明晰的觀點,可從下列幾個重點解析它。
一、品味 感官與心靈的一種反射表現。生活中的品味可因時、地、物、人等等因素,主觀上的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結果,相對的客觀上,影響感受總合喜好的物件,本身與品味都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孤芳自賞或勁爆品牌,並不代表客觀上物件的優劣,或者因為其他因素影響品味。品味是生活美學的感受習性,人們因為喜愛而產生習慣,漸而形成品味,這才是主觀上的基準點,品味可以引導,可以培養,但它卻是習性的基因,也是造就生活美學的母體。
二、機能 生活美學的欣賞角度,必要有相對的對象。對象的有形及無形物,基本上就有機能性。機能所指不只是機械性的功能,而且包括物體的視覺感受。如設計的功能,造型的美感,色彩的迷人和材料質感的觸覺,及整個物體內涵所散發出來得文化訴求,皆是一種物件美感的申張力。機能能夠引導品味,也能簡化品味的區分,進而創造新而奇,吸引人的美感生態。單調的室內,配合適宜的物件,頓時瀰漫出另一種氣氛。光滑的桌面,加上樸實粗獷的金工作品,又是多麼悅目的對比呢?
三、氣氛 如果說品味是麵包,那麼氣氛就是酵母。可說是品味的促進劑。氣氛是無形的,它會使的品味具象化,而也可以被操控營造,有機能的運作,可以聚合氣氛。地中海風情的和煦空間,甚至可以引發人們的嗅覺、幻想,移情至品味的互換,氣氛可以激情,也可能令人反噁,生活美感可以因氣氛加分、變質。它是生活美學中不可忽視的因子。
四、教養 人的習性大都是學習而來。習慣的養成,從家庭開始就已成形。有健全的教養,與有規矩與準則並不全然劃為等號。習性會造成性格的成形,而其中的文化性格,絕不可能是單一的,它是多元的。教養中的心耕,用意在調理一種清晰的判斷力,如何使人們能夠以恬養知,聚合優質品味的基礎去創造多元生活美學的內涵。
五、培育 不僅是教育就能夠營造出生活美學,培育是一種聚合力量,集眾人之力的結合,強化生活美學教育的宗旨與目的,培育是一種催情作用,教育的法則,落實到實際面就需要培養孕育,造成深入生活的根部,產生出生活美學的認知能量。
生活美學的種種面向,皆與金工運用的原則異曲同工,金工藝術與生活美學就內容與主客觀的互補作用,實為多元功能的運用最佳典範。
在台灣要發展金工藝術有幾個重點:先要有清晰明確的主體結構,加上有效率的執行方法,結構為體,手段為用,結合所需的軟硬體,方能成形。金工在台灣的歷史從早期明清時代的中國傳統結構,進化到日據時代的東西洋風並存,直至現代,皆因缺乏整體完善的結構體而隨著時代的消長,並沒有建立起健全的現代金工結構。在未來的努力方向,應在軟體方面架構金工邏輯,增強教育機能,充實專業知識研發創新,普及優質品味,確立台灣金工的文化形象,及暢通企劃行銷機能。在硬體方面應組合現今存於官方半官方相關單位和公會、同業工會、民間團體及企業,成立一個自行運轉的組織體系。並且在教育體系上成立金工系及工藝技術學院。增強研究製造單位所屬的設備,及審慎執行有關的規劃案,才得以有所成績。
金工在所有的工藝類別,是單項附加產值及周邊生態附加產值最高的項目。在台灣,雖然有許多的機構單位致力於金工的發展,但是迄今仍然未能形成大氣候,而政府也沒有明確的金工發展政策,這是很大的隱憂,也是首先要改善的任務。 如何開發金工藝術的未來,在基本邏輯上,一個有優質的民生空間,能夠融合金工藝術於生活中,兩者的良性互動是絕對必然的,也是必須努力的方向。
生活美學的推廣,本身就是一種企業高純度的文化創意產業。如何在台灣提升優質的生活美學,有兩個重要的課題。 一、教育。目的在於建立起普世價值。二、推廣。目的在於造成全民運動。從家庭教育直至各教育的階段,皆應有需求的急迫性,植入生活美學教材。藉此引導出人們如何有均衡健康的美學生活價值觀,生活美學普及化、向下扎根是金工藝術,甚至是任何文化事業鑑賞的基準點。而推廣工作應有明顯的目標地從政府、民間各團體,整體性地進行,才能取得效益。
生活美學是所有事物的橫軸面,針對事物開端的源頭及中間結構的實習及影響層次的深遠,也處處有它的影子。生活美學不是口號,它隱於日常作息,存在於個體的生活態度,及群體的價值總合。優質的金工藝術,美化人民的民生品質,耐用美觀為其通俗的表達,有活力的美感,才能創造出健康的生活美學。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