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being with metal art旅遊是一種享受,一種磨練,也是一種成長的過程。經由旅遊能夠反映出自我的觀點與旅途中的一切所融合出來的智慧結晶。我長年旅居國外,從1976年到非洲工作,接著到德國留學居住迄今近四十年了,在這一段時間經常地旅遊世界各地,陪伴著旅遊有一個重要的主軸,那就是金工的養成。
在去非洲之前有微薄的雕塑基礎,和金工與寶石的認識,在非洲時期開始了寶石琢磨,並且充分吸收非洲原始自然的環境養分促使我有一個廣闊視野的開端,影響未來藝術創作的格局。德國紮實的金工訓練,使得我作為一個藝術家在感性的思考以外,還能夠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和理性的思維。由於長期在世界各地的旅行中收集的資訊,從學習到沉澱有足夠的時間反芻所吸收到的知識精華,進而能夠產生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美感。我企圖串連著東西方文化的特質,連結了時空歷史的傳承與動脈,希望能夠反映出時代思維的精神,而這些重點經由整合加上旅遊期間特別的感受促使了這次個展的產生,也開始了「金工旅人」的創作系列。
「金工旅人」個展中的作品嘗試運用材料本身的特質而產生作品的溫暖,在近二十件的作品中每件作品的造型都強調清晰的結構,想創造出煥然一新的美感。我長期掌控技術的能力使得作品能夠精確地反映出自己對立體造型的看法,我希望能夠如此地表達自己的人文思考。就僅針對作品的拋光都必須有層次的,就如同繪畫層次的不同,立體作品光影的層次在空間中更有作品視覺的穿透力,在整個場域中作品其實超越了它本身的體積,充滿著飽和的空間感。這次展覽中的作品〈中世紀意象〉看似如同武士的頭盔,除了作品本身的結構美以外,更源自德國科堡之旅和軍事博物館的回憶,這段旅途帶給我創作泉源;作品〈大屯斜暉〉更反映出居住在士林日常生活的感受;〈夏日花蓮〉記憶著這段時間在花蓮從事大理石創作和享受山海之間快樂的生活。我把平時旅途回憶中有感受的地方或者在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焦點上,隨意化為美好的作品。或許我的人生旅程,就像是一件美麗的金工作品。
我一生學習過跨領域的藝術,更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人生,應當充分運用金工與雕塑結合,發揮金工精準的技術與各類材料的運用,進而豐富充實雕塑的立體美感使得雕塑作品蘊含著金工的養分,創造出一種新穎質地的金工雕塑。
back